Intermediate English /Travel /From Swampy to Stately: St. Petersburg, Russia
05-13
乔琪亚是一名台湾外销厂商代表,正在拜访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客户艾凡:
乔琪亚:我实在无法想象三百年周年的庆祝规模,你们全市真是卯足了劲全力以赴。
艾 凡:嗯,我们可不能坏了这个名声,一百周年与两百周年也都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乔琪亚:肯定没有这么壮观,公园里有管弦乐队演出、到处是一片花海、阅兵……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艾 凡:或许吧,但这不算什么。1803与1903年他们发射礼炮、全市装饰起来、还有船只的游行!
乔琪亚:这些庆祝活动也持续八天吗?
艾 凡:不,那时的庆祝活动只有几天而已。我想那时候的人不像我们今天有那么多休闲时间。
乔琪亚:而且因为那时候的人宗教信仰也比较虔诚,我猜那时候教会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
艾 凡:一点也没错。活动整体的感觉较严肃,而且主要是在纪念圣彼得大帝。
乔琪亚:我很高兴三百周年庆的活动比较有趣!我想看看一些户外的戏剧表演和烟火秀。
艾 凡:那倒容易安排,事实上,妳今晚是很难错过这些节目的!
05-14
沧海桑田
具有巴洛克之美的现代圣彼得堡,在沙皇彼得大帝到达之前,不过仅仅是一个荒凉的泥泞地区,不宜人居。彼得大帝需要在他的领土上拥有一个壮观的场面,确保他刚刚占领的土地不会落入瑞典人的手中,所以在1703年5月27日,圣彼得堡正式建立。
拜士兵及农夫终日辛勤努力之赐,他们在建造沙皇梦想之都时得忍受水患和饥荒之苦,到了1712年,沼泽地已经转变为庄严的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居民常搭船沿着河游历这座城市中的许多市集、教堂、小旅店和耀眼夺目的花园,因此让圣彼得堡赢得「北方威尼斯」的美誉。
彼得大帝去世之后,他的女儿伊丽莎白接手他的梦想之都建造工程。然而,是伊丽莎白外甥之妻西泽琳大帝将那座城市变成欧洲精致文化的标竿。她在位的三十四年期间,建造爱尔米塔什博物馆、一座公立图书馆、和雄伟壮丽的冬宫,着实让圣彼得堡成为欧洲的伟大城市。
05-15
帝制、共产到共和国的转变
二十世纪之初,圣彼得堡是俄罗斯艺术、文学、及音乐的摇篮,但艰困的日子还在后头。这座城市变成俄罗斯皇室奢华、堕落的缩影,市民的抱怨与日俱增。
随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圣彼得堡」改为听来较不像德文的「彼得格勤」。战时食物的短缺与交通瘫痪,让人对于俄罗斯上层阶级的铺张和奢华更加厌恶,因此旧皇室的中心「彼得格勒」,成为1917年共产革命的起义之地,并不令人意外。1924年为了纪念革命领袖列宁,这座城市另获新名:列宁格勒。
革命之后的几年非常艰辛,包括食物及工作短缺,因此俄罗斯迁都到莫斯科。不过圣彼得堡仍韧性十足;从1941年9月到1944年1月纳粹封锁期间,即使在几近饥饿与孤立(与俄罗斯其他地方隔绝)的情况下,圣彼得堡的市民还是拒绝投降。从许多方面来看,这座城市几乎是俄罗斯历史的缩影,在1991年历经苏维埃政权垮台而重生后,她也重新拥抱其三百年的历史,并回复本名──圣彼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