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CNN 易英网

欢迎, 游客
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环境类别中推荐的精彩文章

主题: 幼牡蛎神秘死亡事件

幼牡蛎神秘死亡事件 10 年 2 个月 前 #185

Advanced English /Environment /Oysters in Danger

太平洋海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会是杀死海中生物的元凶吗?

01-30
美国牡蛎数量骤减的情况最早开始发生时,其实完全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二00五年,这处海湾(译注:美国华盛顿州的Willapa Bay)数以百万计的太平洋牡蛎繁殖幼苗失败之际,华盛顿州的贝类养殖者当时并不以意。全美有六分之一牡蛎都产于华盛顿州,而在这个地区里,大家对于大自然的无常多变,早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不过,同样的问题又连续在二00六年、二00七年,和二00八年出现,而且还扩散到奥瑞冈州一处孵化场,导致八成的幼牡蛎纷纷死亡,而该孵化场专门供应幼牡蛎给贝类养殖户培育牡蛎之用。
如今,牡蛎养殖业者面临数十年来最令人恐惧不安的危机,而且已经是连续第五年出现牡蛎在夏季养殖季(译注:夏季是太平洋牡蛎繁殖孵化的季节)大量死亡的现象,这导致科学家开始思索一个令人不安的理论,他们怀疑,从太平洋深海处汲取而来的海水,其腐蚀性可能大到足以杀死幼牡蛎。
如果这个理论最后证明果然属实,就可能代表化石燃料燃烧后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海水的化学性质改变有关,而且海水的变化可能会超出预期地更快速、更严重地破坏海洋生物的生存(译注:人类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除了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温室效应之外,也有部份二氧化碳被海洋所吸收,而导致原本pH值属碱性的海水逐渐酸化,该理论认为,海水的酸度甚至高到足以溶解牡蛎外壳的碳酸钙,造成幼牡蛎死亡)。想找出个中原因的科学家表示,虽然幼牡蛎死亡和海水变得更有腐蚀性之间的关连性,的确很强,但目前仍属于传闻轶事的阶段,而且也可能只是诸多原因之一而已。
不过,这种可能性倒已经让一些贝类养殖户人心惶惶了,而他们担心的倒不只是自己未来的生计而已。第三代牡蛎养殖户布莱恩.薛尔登表示,海洋酸化可能是导致牡蛎骤减的元凶,而这就已经是「一种征兆,显示万物已经失衡了,而这点把我吓得心惊胆跳!」

谁才是元凶?
一般而言,牡蛎都在水中产卵,孵出的幼牡蛎就会在水中游,最后附着在坚硬的表面上──通常是其他牡蛎的外壳(译注:称为母壳),而形成牡蛎苗,称为附苗(译注:亦即幼牡蛎附着在母壳上)。然后这些软件动物就被人工放置散布在海湾内,再等两到五年的时间把牠们养得更肥美。不过,在孵出幼牡蛎后,一直到在母壳上附苗的过程中,却发生了牡蛎幼苗纷纷死亡的现象。
研究人员起初把矛头指向了名为Vibrio tubiashii的细菌数量暴增的缘故,因为这种生存在海中的细菌会杀死牡蛎幼苗。研究人员从孵化场自海里直接汲取上来的海水中取样,结果发现,这种细菌的含量超出正常含量近百倍之多。即使之后再装置大型净水处理系统,幼牡蛎照样纷纷死亡。
然后,研究人员发现,水中的pH值──即衡量酸碱值浓度的标准──有时会低于正常值,而变得更酸化了。海水一般都是略呈碱性,但当海水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之后──其实自工业革命后,海水已经吸收了数千亿公吨的二氧化碳──海水就变得更有腐蚀性了。
研究人员认为,发生在美国西北海岸的牡蛎死亡现象,可能就和上述实验结果类似。如果深海的酸化海水被抽取上来,注入孵化场或养殖牡蛎的海湾中,而幼牡蛎却泡在这些酸化海水中,就可能导致问题发生。

小小的改良措施
在二00九年,由于涌升流的事件发生,因此孵化场的牡蛎产量也获得了改善。业者结合了新的汲水管线和先进科技,可望赶在消费者注意到牡蛎的变化之前,就先行让牡蛎产量更加稳定化。
只不过,如果海洋生态环境无法大幅改善,那么像薛尔登这类靠天吃饭的小规模业者可能还会持续面临困境。
本论坛禁止游客发帖。
创建页面时间:0.272秒